2022年11月11日上午,香港大學助理教授宋越做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能源大講壇第十三期暨智慧能源云講堂第二十九期,以“Voltage Regulation under Uncertainty: Harnessing Network Flexibility”為主題開講。本期講壇由重慶大學、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主辦,由成都地區的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和重慶地區的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科技學院等高校協辦,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方斯頓教授主持。
講座正式開始之前,方教授簡要介紹了宋教授的研究領域和本期內容,并對宋教授再次做客智慧能源大講壇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

宋教授首先對利用網絡靈活性來實現不確定性電壓調節的動機做出解釋。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確定性,配電系統和微電網面臨更顯著的電壓波動和更大的電壓違規風險,這一影響可通過靈活電力注入來解決,但來自底層網絡結構的靈活性卻較少受到重視。

隨后,宋教授提出將網絡靈活性以線路切換等形式重新考慮,來實現電力系統的優化。通過分析和數值研究,揭示了注電靈活性和網絡靈活性在容納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互補作用。注電靈活性主要調節預測場景運行點,而網絡靈活性有助于降低不確定性下的電壓波動程度,表明網絡靈活性在高可再生電網中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控制資源。
接下來,宋教授著重講解通過線路交換的離散網絡靈活性。配電網重構(NDR)的模型制定,是采用混合整數規劃來完成建模的。在此基礎上,宋教授對電壓功率的靈敏度和網絡結構作出分析,考慮了不同因素下電壓波動對網絡結構的影響,并分析了電壓波動約束下配電網重構的模型建立。

最后,宋教授通過配電網的重構模型驗證了網絡為電力注入提供了補充的靈活性資源,解決了可再生能源的不確定性。并且指出,網絡調節的關鍵在于總線的電壓、功率靈敏度,這對減輕可再生能源引起的電壓波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交流互動環節,宋教授與參會師生就網絡靈活性的相關應用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表明了離散和連續性網絡靈活性都是現階段具有發展前途的選擇。